今年以來,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從抓“質量監管、科技賦能、提質升級、疫情防控”入手,加快推動農貿市場創新監管,全面啟動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工作,不斷提高食用農產品綜合治理能力水平。
從質量監管入手
抓責任強落實。狠抓農貿市場全覆蓋檢查,督促批發市場落實建檔案、立制度、配人員、簽協議、留臺賬、做自檢6個100%。
抓檢測提質量。統一設立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室,統一建設食用農產品快檢管理平臺,實現自治區、市、縣、鄉四級監管網絡聯動。配置食品快檢風險預警時空圖,線上實時監控全區14個設區市、111個縣(市、區)的集中交易市場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,構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監測系統,食品合格率逐年提升。
抓違法嚴懲處。緊盯農藥獸藥殘留超標、禁用藥物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。截至目前,全區累計檢查流通經營者25萬戶,檢查覆蓋率達98%,各地嚴厲查辦食品類違法案件,南寧、河池、梧州等市加強行刑銜接,提升聯防聯治效能。
從科技賦能入手
強化平臺建設。不斷升級拓展“八桂冷鏈通”追溯平臺數字功能,投入專項資金建成廣西食品安全追溯和智慧監管平臺。
實施智慧溯源。為部分農貿市場配備智能電子化溯源設備及系統,實現電子屏查驗經營戶證照、信用星級等信息。依托智慧系統實現銷售信息共享、統一收銀付款、食品來源追溯、杜絕短斤少兩,積極打造“超市化、智慧化”新型農貿市場。
打通全鏈條監管。全面推行合格證(ABC證)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,實行統一試行、統一基本樣式、統一試行品類、統一監督管理等“四統一”模式,確保食品來源去向環環相扣、責任閉環,從市場源頭建立溯源機制,把好質量生產流通銷售關。
從提質升級入手
推政策定標準。創新考核加分機制,在全區實施食品安全規范化智慧市場評比創建活動,注重打造標桿示范農貿市場。實施廣西農貿市場地方標準研制工作,發布《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規范》等地方標準7項,為農貿市場提質升級提供政策支持。
抓硬件促提升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立足食品安全職能職責,因地制宜指導市場開辦者實施市場內部硬件設施建設。目前,全區1000多家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軟硬件設施得到優化改善,部分老舊市場實現“脫胎換骨”。
樹標桿全帶動。召開全區現場會推廣試點經驗,實地觀摩提升體驗感,發揮“樣板”效應,打造南寧海吉星市場、柳州新柳邕批發市場等一批消費者放心的“標桿”集中交易市場,發揮示范引領、典型帶動,全方位、多維度促進廣西農貿市場標準化、規范化建設水平整體提升。
從疫情防控入手
加強演練輪訓。依托“八桂集中倉”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開展全區線上涉疫演練輪訓,累計完成20次全覆蓋培訓演練,基層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。
嚴把首站攔截。建立入境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倉“首站賦碼的一碼通”追溯機制,實現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關口前移一線,有效降低邊境口岸進口冷鏈食品“帶病入境”風險。
徹查風險隱患。采取“四不兩直”、督查暗訪等“飛行檢查”形式,聚焦口岸消毒、集中監管倉和冷庫查驗、相關從業人員等重點領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,累計檢查農貿市場、進口冷鏈食品各類主體8.3萬余戶次、相關從業人員7.7萬余人次,檢查核酸檢測、消毒機構及消毒效果評價機構400余個,及時處置問題冷鏈食品1400余公斤,牢牢守住全區疫情防控“安全線”。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